非遗传承保护遇困境 数字藏品激活传统文化新魅力

2022-09-27 13:52:35    来源:新华网    

很多非遗项目虽然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但依然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严峻危机。如今数字藏品的出现,让非遗传承找到了新的舞台,帮助非遗技艺穿越时空,实现全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数字化浪潮来临 87万非遗资源渴望借力技术焕发新生

数字藏品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化凭证,强化了数据以及数据访问权的资产属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保护数据安全,正逐渐成为发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有效保护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非遗技艺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近段时间以来,“三孔”古建筑作品、骆驼“阿飞”唐三彩作品、《海外遗珠》明清书画扇面作品、《花开富贵》马尾绣作品、《剪纸里的艺术》海派剪纸系列作品等多件非遗和文博文物主题数字藏品陆续在各类数藏平台上发布。有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各个非遗类数字藏品发售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超过1.5亿元。

“数字技术在各种文化类型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是保护、传承、记载、交流、传播,也有助于新的知识生成、经验传递。非遗形态多样、综合繁杂,对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需求迫切程度更高,数字化、信息化对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表示。

据了解,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数字化应用,正是通过数字技术在非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助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艺术,碰撞出新的火花,让非遗焕发新生。

推出皮影戏、金石篆刻等数字藏品 十八数藏帮非遗找到传承理想路径

2021年,数字藏品行业发展迅速,已颇具规模。随着国家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行业制度逐渐规范,提升数字藏品底蕴和内涵,围绕传统文化推出文博数字藏品成为大势所趋。

日前,十八数藏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李世伟,推出了皮影《韩熙载夜宴图》数藏盲盒,用皮影工艺再现了宋朝临摹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动态呈现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用非遗“传统”搭配盲盒“新潮”,实现非遗藏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外,十八数藏还推出了与数字化相结合的篆刻作品——《圆月知心》。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是金石篆刻的发祥地,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泠印社社员们篆法风格自然,用刀苍浑沉着,线条苍劲有力,其印作雄浑大气,气息淳厚。作品中呈现的篆刻技艺,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十八数藏用数字为篆刻艺术赋能,让非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赋予篆刻艺术别样的创新载体和时代气息。

十八数藏上承中国传统文化,下启科学前沿技术,是专业的一站式数字藏品电商平台。十八数藏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除了上述藏品外,十八数藏还曾与华韵传媒合作推出《中轴线上的历史回响》,携手国家非遗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精心打造《圆明皮影十二属》,联合苏州刺绣研究所,共同推出的“苏绣”国粹珍品数藏等一系列藏品,以数字化技术清晰呈现了非遗艺术的精妙与典雅。

“元宇宙将非遗包装为更符合当代人生活的形式,令人们接受、产生兴趣甚至由此衍生出喜爱、热衷等更多深层次的感情,从而帮助非遗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方面,有广阔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十八数藏将继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优秀文创内容,借助区块链技术让非遗技艺“活”起来,述说千年文明,把非遗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传递到更多人身边。

[编辑:刘斯佳]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服务条款|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519室邮编:100038电话:010-58891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512号

Copyright © hmsj.tv.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2023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