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
新华网贵阳3月7日电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校农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等问题,新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
新华网:源于贵州教育系统的“校农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多方共赢成效,彰显了教育人的使命担当。2017年作为黔南师院党委书记的您,是如何思考并创新这一条“造血”式扶贫的新路子?如何评价五年来贵州“校农结合”的成效?
邹联克:2017年初,我当时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工作,我们下乡扶贫,发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少了不好卖、多了又卖不出,群众自身破解不了这样的产业发展难题。几经探索,我们倡导并实施“校农结合”模式。在定点帮扶黔南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摆卡两个一类贫困村的过程中,创造“定点采购、产业培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新模式,一年多时间就让新关、摆卡两个村率先脱贫,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传奇。由此发端,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启动“校农结合”工作。
贵州大学推出“学校+合作社+农户+购销平台”,贵州师范大学实施“食堂+政府扶贫平台(扶贫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订单”,贵州民族大学落实“菜园子直通菜篮子、粮袋子直通饭甑子”,黔西南州推广“贫困户+合作社+配送中心+学校”模式……
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校农结合”的先进经验与创新之举,助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学生开心、家长舒心、学校省心、政府放心、群众欢心”的“五心同乐”良好效果。
电商专业学生在“校农结合一带一路”生态特色食品展上直播带货。新华网发
“校农结合”让广大干部师生走进乡村、贴近群众、服务一线,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国情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各校在帮扶地区建立了近百个教育培训、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一批又一批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用到乡村,使高校与乡村紧密融合、共同成长。知识的力量、科技的能量、青春的活力齐聚,发挥人力资源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首要地位,打造党政人才“把方向”、新型农民“挑大梁”、专技人才“作保障”、乡土人才“作支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
新华网: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贵州教育系统如何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深化“校农结合”?
邹联克:面对新要求、新目标、新期待,“校农结合”要有新作为。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富有贵州教育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深入拓展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举措。2022年3月15日,贵州省教育厅印发《贵州省“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实施意见》,将全力实施“校农结合”党建引领、消费帮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产教融合“五大行动”,为未来5年“校农结合”指明了方向。
从最初单纯的农产品购买,到产业结构调整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再到助力乡村大振兴、产业大发展,贵州实践探索证明,“校农结合”是扶贫扶智好思路、培扶产业好模式、乡村振兴的好做法,是一款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法。
一边是大山深处的各类丰富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一边是近1.8万个学校食堂,620万人的“大餐厅”,在“校农结合”的指挥棒下,贵州农民的菜园子和学校师生的餐盘子产生美妙互动,奏响多方共赢、乡村振兴的辉煌乐章!
新华网:近几年来贵州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为西部地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贵州经验”,教育部还与贵州省政府共建“技能贵州”。贵州职业教育有哪些特点?
邹联克:近年来,贵州职业教育坚持以补短板、扬长板、固底板、造样板为主基调,紧抓用好部省共建“技能贵州”重大发展机遇,精准发力推动职业教育规划优先、投入优先、保障优先,蓄积发展动能,增创发展优势,呈现出5个特点。
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色项目。新华网发
“率先突破”是战略路径。相继出台《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推动部省共建技能贵州,出台《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构建起贵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从2021年起,每年新增5亿元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建设,为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突破”,一以贯之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我们推动贵州职业教育赶超跨越的最大“底气”。
“渠道畅通”是发展关键。近年来,我们全面实施中高职协同发展,大力推进“3+3”“3+2”贯通培养,有序推进“专升本”工作,逐步构建起“普职协调共进,中高本一体贯通”的职教体系。今年起,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职教高考改革,试点推动应用本科高校与优质中职学校结对帮扶,实施“3+4”中本贯通培养。“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最强“底子”。
“富民兴黔”是价值追求。贵州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服务重大战略,实施职业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落实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每年开办200个全免费订单式就业精准脱贫班,通过与规模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重点推荐等方式,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职校毕业后都能顺利实现就业,近10万名贫困家庭的职教学子实现顺利就业,让“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成为美好现实。“人人职教、个个就业、家家致富”成为新时期贵州职业教育的最靓“底色”。
“智慧职教”是转型趋势。依托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并发布了“贵州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职教云数据中心、数字校园应用平台,遴选职教云平台试点院校,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云化”部署成为我省率先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优“底蕴”。
“开放协作”是优势桥堡。近年来,贵州职业教育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创建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培育“引进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3个、“走出去”办学项目25个,3所高职院校先后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示范校。贵州发挥开放办学桥头堡优势推动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一体化,成为塑造贵州国际化办学品牌的最实“底基”。
新华网:未来五年,贵州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力点在哪些方面?
邹联克:未来五年,贵州职业教育将立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部省共建“技能贵州”为牵引,补短板扬优势,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快进位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清镇职教城一瞥。新华网发
在体系建设上强化保障。在部省共建“技能贵州”协调机制基础上,积极争取教育部“一省一策”差异化支持,推进我省职业院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的改革突破。紧扣“技能贵州”发展牵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目标,以项目化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聚焦扩容提质,坚持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统筹推进职业院校达标工程与新设高职院校和本科职业院校建设,不断满足贵州人民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
在助力成长上畅通渠道。深入推进职教高考改革,拓展中高职协同发展,推进“3+3”“3+2”中高职贯通培养。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实施“专升本”联合培养,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协同创新。重点推进“3+4”中本衔接培养试点,打通中职直通本科的“断点”,从培养体系上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十四五”期间力争有2所高职院校升为职业本科院校。
在产教融合上激发活力。坚持按需布局,错位发展。重点围绕大数据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以点带面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支撑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发挥好国家和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引领作用,推进实体化运作,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园区为依托,推动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畅通“产学研用”成果产出与转化链条,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全国赛车比赛。新华网发
在关键能力上修炼内功。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抓好教学成果奖项目培育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强师工程”,强化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推动实施职业“名师(民匠)名校长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等。积极推进“说专业、说课程、说教材、说专业群”研讨活动的常态化,提升教师教材使用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法革新能力。重点抓好高职“双高”、中职“双优”计划,增创发展优势,强化发展内涵。
在创新发展上塑造优势。一是充分用好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以“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为基点,全面推进数字资源库建设与共享、数字校园“云化”部署和职业院校精准“画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二是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建好“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办好职业教育东盟国际交流论坛和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相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创建开放办学的“贵州名片”。三是全力推进赛创、赛教融合工作,着力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平,推动一批高水平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和现实生产力,服务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产业发展。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服务条款|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519室邮编:100038电话:010-58891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512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4597
Copyright © hmsj.tv.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2023213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