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更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持续的监测和治疗。其危害在于可造成脆性骨折、慢性疼痛等问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残疾乃至危及生命。
影响人体骨质疏松的一项重要指标为骨密度(BMD),是指骨单位面积所含的骨矿物量,是反映人体骨骼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分析人体骨量变化情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曾强教授研究团队及其团队成员(李宇欣、黄臻、郑延松等人)发表的《50岁以上成年人骨密度筛查结果与人体成分指标的关系》一文中,重点研究分析了50岁以上体检人群中骨密度与人体成分指标,尤其是与骨骼肌质量参数(SMI)的关系。其研究为骨质疏松一级预防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人员把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接受健康体检并完成相关检查的所有健康体检者(≥50岁)做为研究对象,调查和记录了其连续几年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包括吸烟和饮酒、体格检查、肌肉量、体脂肪量,计算体质指数、体脂肪率和骨骼肌质量参数等),并对1608例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相匹配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五年以上的随访,随访结果与五年前相比,可疑骨质疏松的比例显著升高。尽管随着年龄增加,BMD都会下降,但是,SMI高的人,储备量高。所以,最终罹患骨质疏松的比例低。同样,体脂率低的人,BMD的储备量最高。
研究表明,人体成分不仅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例如遗传、性别和增龄,同时也与后天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BMI可以通过积极的控制体重而改变,体脂肪率(BFP)可以通过积极的运动降低,SMI也可通过积极的锻炼而升高。甚至,人体成分指标也可以被看作是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年龄、吸烟已是骨质疏松症的确定危险因素,且女性容易罹患骨质疏松,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而且,不同的BMI分层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比较复杂,过低的BMI和肥胖均可能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人体成分指标,包括BMI、BFP和SMI均是骨密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积极控制BFP,升高SMI可能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
老年人群运动减少,久坐易导致体脂肪率升高,SMI减少,肌力下降,跌倒风险加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或会骤然升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骨密度的健康管理,早期筛查、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命题。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服务条款|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519室邮编:100038电话:010-58891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512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4597
Copyright © hmsj.tv.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2023213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358号